全球玉山 GLOBAL
新英格蘭三社團共同舉辦生涯規畫系列座談會 四位講者分享“如何突破玻璃天花板” 文:新英格蘭玉山提供 新英格蘭玉山、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NEACP)、大波士頓地區台大校友會(GBAANTU)聯合主辦的「生涯規劃系列座談會」(Career Planning Panel Discussions),“如何突破玻璃天花板:管理經驗談”(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glass ceiling – Management Experience Sharing)。
該座談會於3月5日(星期日)下午2:00-4:00在Belmont的Lexington中文學校舉行。主持人新英格蘭玉山理事長許翠玲博士首先歡迎與會的各位,在如此寒冷的天氣來參加活動。生涯規劃系列座談會起源於臺大校友會會長匯集兩位會長的一次討論,希望可以邀請波士頓地區的資深管理人來分享經驗,於是便有了生涯規劃系列座談會。 首先由四位座談講者分享自己的經歷,宋晶晶博士在賽諾菲(Sanofi)製藥公司擔任臨床診斷主任,她一路跟隨自己的嚮往進到了臨床實驗領域,並且在接觸產業界後,獲得第一份管理職位。 林俐伶博士在輝瑞藥廠(Pfizer)擔任炎症和免疫學研究單位高級主管,一直以來都以進入製藥產業作為志業,她認為熱情(passion)是成功的關鍵,擁有正確的態度可以幫助專業人經營好自己的事業。 曹伯禹博士在Kopin Corporation擔任執行副總。從麻省理工學院(MIT)林肯實驗室(Linclon)的小組負責人到現在進入產業界擔任科技新創公司的執行副總,曹博士認清機會的來臨,選擇離開穩定的實驗室環境願意接受新的挑戰。 蔣宗壬博士為H2O工程顧問公司總裁。蔣博士當初因為沒有繼承父親事業進入政治圈的意願,轉而開始了水利工程師的道路。他認為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和人相處,本身的朋友來自各個不同背景,懂得策略規劃、及時完成計劃案,也成為其管理生涯當中重要的經驗資產。 座談會當中由觀眾及主持人提出問題,由講者以自身經驗回答及進行討論。其中觀眾提到,四位講者的經驗都是由技術基層開始,一路成為技術頂尖的職位後開始管理階層生涯,是否有除此之外轉換到管理階層的方式? 在討論當中,講者們認為管理能力就如技術一般需要培養訓練,在工作時顯現個人對於人際以及時間的管理,將有助於向管理階層升遷的機會。而要轉往管理階層也不是只有增強技術一個方法,可以依據個人長處選擇公司的不同部門,一樣有機會晉身管理人。 針對如何做好管理的問題,講者們則認為在情感面上,同理心以及尊重是必要的。當在溝通時,必須傾聽彼此的做事邏輯找出最適合的方法,而非以上對下的態度。用心去帶領人、而不是管人,聘用比你聰明的部屬,要讓部屬成為你的合作夥伴,真心的支持你。最好在工作以外也有交流,擁有非工作場合的人際關係。實際的工作安排上,則需訂定清楚的目標,以及執行方法,才能靈活運用團隊中每位成員的能力。 主持人許翠玲對講者們提問,職場中的玻璃天花板是如何產生的?講者們認為中國人有不跟其他族群來往,不了解公司家務事、環境及人員狀況的缺點。時常會不清楚公司內每位員工及管理者的關係,以及誰才是權力核心人員。除了多與人交流相處外,講者們也認為應該要花時間去思考如何幫助團隊進步,而不是抱怨自己本身的升遷障礙。要有策略性的networking,融入公司的文化但也要學會保護自己。 最後每位講者對於今天的討論提供結論。 林俐伶博士:不要自己創造天花板,需要時常準備好自己,維持人際關係。 宋晶晶博士:充實自己,抓住機會。 曹伯禹博士:就算真正遇到了天花板,只要盡情享受自己在做的事,擁有那樣的熱情也就足夠。 蔣宗壬博士:領導能力是願意去嘗試以及知道如何做決定,但也要知道自己能力的上限,學會如何拒絕上司,有效率的花時間在最有效果的計劃案上,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這次的職涯系列座談有近50位觀眾參加,討論非常的踴躍,請對於職涯規劃講座系列有興趣的朋友持續關注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的網站www.mj-ne.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