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玉山 最新消息 活動報導 菁英專訪 玉山刊物 會員動態 合作專欄 週年活動


活動報導
ACTVITY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2024年歲末晚宴
全球玉山各區會理事長聚首
蕭副總統致詞,陳適安、陳美伶專題演講


▲台灣玉山第十二屆理監事合影。

灣玉山科技協會於12月4日舉辦2024年歲末晚宴,由理事長童子賢主持,邀請蕭美琴副總統擔任致詞貴賓,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以及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進行專題演講。現場出席來賓人數約400位,台灣玉山理監事及會員藉此機會彼此間交流、互動,氣氛熱絡。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童子賢開場致詞表示,玉山科技協會是產業的重要知識交流平台,不僅止於科技領域的最新進展,諸如創投、財務、金融、法律、會計等,都是玉山科技協會交流的重要資訊,會員和理監事陣容也包含台灣最重要金控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與創投領域的傑出工作者。

作為聯繫會員交流的橋樑,今年有來自全球玉山各區會的理事長及理監事,包括大華府玉山、美西玉山、美東南玉山、南加玉山、新英格蘭玉山、歐洲玉山等近20位嘉賓遠道而來,不僅替晚宴增添許多光彩,更是突顯台灣玉山科技協會聯合海內外華人共同分享產業進步資訊的重要精神。

接著,童子賢理事長謝謝蕭副總統蒞臨晚宴,一定可感受到這圈子裡不只有產業間的競爭,也有很多的交流和友誼,而且不只在台灣科技圈,整個華人科技圈的共同繁榮、持續茁壯、分享交流、海納百川是玉山科技協會的願景。

童子賢理事長並介紹兩位演講嘉賓,首先是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自從2021年接任院長後帶給大家很多驚奇,充分運用科技領域的重要方法和營運決策,帶領台中榮總成為重要智慧醫療典範。另一位是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她以「希望台灣不再有偏鄉」為願景投身地方創生,期待台灣這片土地不只讓這一代人安居樂業,也成為下一代安身立命的地方。

童子賢理事長表示,玉山科技協會起源於1990年,直到今天仍然是華人科技圈最重要的知識分享和科技交流重要平台,協會用「玉山」命名,因為玉山是台灣跟東亞第一高峰,期待玉山風範啟發所有科技工作者邁向崇高、不斷精進自我。然而,近幾年科技發展有好的面向,也有不好的面向,科技發展帶來許多福祉,提升人類福祉,期待AI的蓬勃發展、電動車進步、新的演算法、晶片迭出,催生新科技應用於警政安全、醫療照護、社群行銷平台等領域,都讓人類更幸福;但近來世界局勢也蒙上一點陰影,世界相較十年前更不平靜,才度過疫情挑戰,面臨到氣候變遷、地球暖化,這是一個需要全球合作的議題。然而,現在世界被分成兩邊,造成產業交流有很多知識壁壘,需要「停看聽」,很多新的規範、限制出現,在發展科技、製造產品、銷售產品同時,要非常小心,這也是玉山科技協會互相交流的重要面向。

童子賢理事長總結,台灣玉山科技協會每個月都有好幾場講座論壇演講,目的是讓科技圈成員發展時遇到的經驗、疑問得以彼此交流,雖然世事多變,但秉持知識交流、友誼分享的精神,我們可以度過大大小小的波瀾。今天是歲末晚宴,我們以謹慎小心的心情歡迎2025年到來,祝福大家身體健康,有一個知識分享的夜晚。


▲蕭美琴副總統蒞臨2024年歲末晚宴致詞,由理事長童子賢代表協會致贈紀念琉璃予蕭副總統。左起為台灣玉山監事會召集人張騰龍、理事長童子賢、蕭副總統、副理事長施宣輝。

蕭副總統:以韌性精神逆境追求卓越,共同創造科技高峰

蕭美琴副總統是此次晚宴重要嘉貴,她表示,非常榮幸在歲末晚宴的場合向大家致意,玉山是台灣及東亞的第一高峰,感謝所有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的科技人長期努力、布局全球,以韌性的精神在逆境中追求卓越,共同創造台灣的科技高峰。

近幾年,國際社會面臨許多變局,如疫情、地緣政治情勢改變、氣候變遷、AI時代大爆發、全球供應鏈的韌性及完整性遭遇挑戰、高通膨等問題尚未獲得解決,台灣也面臨少子化、勞動力結構改變等挑戰。在這些變局中,大家共同目標就是「化危機為轉機」,秉持玉山精神,持續穩健前行,創造高峰。

為此,政府也提出相應的政策目標,包含賴清德總統提出的「五大信賴產業」,最重要的精神即是,讓台灣成為世界可信賴的科技與經濟產業夥伴,肩負起身為國際社會一員的責任,共同因應氣候變遷及促進全球均衡發展。台灣資通訊(ICT)產業經過數十年累積,使臺灣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而不只是ICT產業,還有許多中小企業、微企業,建構起無可取代的產業生態鏈(ecosystem),如何減少數位落差,帶動中小微企業均衡發展,並達成「產業AI化、AI產業化」,也是政府所注重的目標。

蕭副總統表示,台灣社會上有許多不均衡與落差,有些傳統產業在數位轉型過程中也面臨挑戰,期盼科技、金融、醫療各領域大家一起努力,運用科技力量,找出創新的解方,讓台灣整體發展更均衡,達成包容成長的目標,持續進步,對台灣更有自信,也讓世界更好。



▲左起為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台灣玉山理事長童子賢及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

陳適安院長:醫療數位轉型的現況與未來

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專題演講「醫療數位轉型的現況與未來」,並分享台中榮總的數位轉型經驗。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數位醫療」定義為ICT在醫療及健康領域之應用,包括醫療照護、疾病管理、公共衛生監測、教育和研究,因此數位醫療的範疇非常廣泛。而因應高齡化衝擊、長照與照護人力不均等多重衝擊,數位醫療的重要性也日漸提升。

隨著醫療數位化,透過apple watch、血糖連續監測器等穿戴式裝置獲得人體資訊、再經雲端運傳輸至照顧者端獲得診斷,如慢性疾病照護、病人自我照護及預防醫學、疾病診斷、診斷分類、支持臨床決策與照護服務(包含遠距、居家醫療智慧化)等許多醫療場景也隨之進化,陳適安院長表示,醫院不一定要做AI,但是一定要做數位轉型,以提供病人更有效率的流程和醫療品質。

台中榮總積極進行數位轉型,整合資訊軟硬體,建置手術管理系統、重症診療輔助決策、控床智慧管理等多套系統,對應醫院患者不同需求,大幅提升服務品質和效率,例如急診轉住院停24小時滯留率從41.6%降低至僅1.5%。其他如運用電子紙等多種智慧設施減輕護理人員負擔、以及運用IoT與5G技術連接超過10地點,打造全國最大遠距照護中心,並發展AI計畫與攜手ICT產業合作,均持續取得成果,台中榮總也榮登美國《Newsweek》2025全球百大、台灣第一最佳智慧醫院。

AI有很多優勢,但也會帶來一些風險,例如資安問題,陳適安院長提醒,在盡情運用AI優勢的同時,也要最大限度降低AI可能帶來的風險,如此才能將數位轉型做得更好。

陳美伶董事長:走進地方創生,圓一個沒有偏鄉的夢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分享台灣地方創生的經驗,因台灣城鄉發展嚴重不均、許多鄉鎮面臨人口老化、外流而凋零,政府積極推動「均衡台灣」願景,地方創生被視為台灣地方產業振興的經濟型國家政策,促進鄉鎮人口回流、地方均衡發展。 陳美伶董事長表示,「地方創生」的概念來自日本,但台灣原生版的地方創生具3個核心價值:以人為本、科技導入與產業DNA,並且必須是由下而上推動,從第一線看見地方的需求,與大學、企業攜手合作,共同帶動進步,自2021年「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成立至今,台灣的地方創生遍地開花,催生許多優秀成果。

陳美伶董事長也分享許多地方創生團隊的案例,如將林木廢料、水庫汙泥、漁業、農業廢棄物透過科技導入再製成可利用的商品,達成零廢棄的循環經濟,或將在地特色物產小米粽、檳榔、歪果轉製成文創商品,為部落居民重拾自信和發展機會,她表示,面對零廢棄生活時代,對於這些新材料,不該再用環保管制思維,而是以循環新經濟眼光看待。地方創生也有助改善環境議題,台灣有嚴重農藥汙染問題,團隊整合茶農、稻田使用自然農法,打造「台灣藍鵲茶」與「石虎米」品牌,保護生物棲地;鯛魚、鵝養殖導入科技,可達到環境友善、減少汙染廢棄等優點,並帶來高附加價值。

陳美伶董事長指出,地方創生需要科技、人才、創新和永續投入,不能單打獨鬥,必須要有共同目標、一起合作,現在許多團隊致力於創造體驗經濟,如基隆和平島的深度體驗行程,希望帶更多國際旅人到台灣。更重要的是,「教育」是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從小紮根,讓孩子認識台灣的土地萬物,才能理解在地的可貴,也希望台灣未來不再有偏鄉存在。 


▲現場出席來賓人數約400位,氣氛熱絡。

10663北市復興南路二段268號5樓之1 電話: (02)2738-7415 傳真: (02)2738-6346
E-mailservices@mjtaiwan.org.tw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 • 版權所有©Monte Jad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Taiwa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