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電動化轉型及場站經營挑戰多 政府產業攜手並進
政府高度重視2050年淨零轉型目標,並積極推動「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計畫,鼓勵客運業者迅速轉型電動車輛,但電動巴士面臨所需場站難尋、投資門檻高等種種挑戰,需要政府部門、產業共同合作解決。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攜手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台北市電腦公會共同舉辦「客運電動化轉型及場站經營」論壇,邀請中央、地方政府與產業代表,交流經驗與共商對策。
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秘書長陳守玉開場致詞表示,為達成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目標,交通部已編新台幣643億元預算,協助客運業者把柴油公車汰換成電動車。然而電動車的快速轉型,對於柴油車業者帶來很大挑戰,諸如電動車的基礎建設是否完備、營運管理等問題,都是業界非常關注的議題,因此邀請中央、地方政府、客運業者與解決方案廠商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產業中的機會與挑戰。
電動巴士數量迅速成長 建立智慧充電管理系統為當務之急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組長吳東凌以「客運電動化轉型與未來發展趨勢」為題演講時指出,政府高度重視2050年淨零轉型目標,「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為運輸部門重要計畫,未來每年估將有1,000到2,000台電動公車進入市場。隨著車輛數增加,如車輛議題、營運議題、空間議題、電力供應議題等挑戰浮現,交通部也將透過四大策略:統一充電介面與訂定標準、營運數據蒐集與分析平台、建立智慧充電管理系統、智慧充電管理系統補助政策,協助業者達成營運最佳化。
吳東凌組長表示,目前已在台北市的兩個巴士站進行智慧充電管理系統測試,相較於傳統人工充電,智慧充電管理系統有助於提升能源與設施使用效率、延長公車電池使用年限並降低人力需求與成本,交通部也著手研議電動公車智慧充電功能規範草案與相關補助方案,期待年底前凝聚各界共識、加速推動智慧充電功能普及。
高雄電動車占比六都第一 普及化面臨場址、成本等多方挑戰
高雄市市區客運聯合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暨高雄客運總經理特別助理陳可培分享「高雄市客運電動化推動與挑戰」。他表示,高雄市為達成全電動車目標,進行如加碼購車補助、規劃公共充電樁設置、新闢路線要求以電動巴士營運、建制電動巴士管理平台等舉措,截至2024年6月底,高雄市營運中的電動公車已達到295輛,電車比例近34%,是六都第一。
然而,目前電動公車面臨的挑戰,首先是合適的場站難尋,且各業者有營運路線和規模的差異,缺乏足夠的場址和車輛,購車時因電動車的特性,車價與審核方式讓業者和車商都有莫大壓力、電動公車電池與零組件安全性、車商產能等都是風險,其他還有電動車衍生的成本,除本身價值不斐外,例如相關配套措施與未來電價、稅金可能調漲,都會帶來成本壓力。此外,還有電力申請不易、充電樁規格不同難以通用、碳權申請困難、車輛審核補助不同、公部門標案限制等各方面挑戰。陳可培特助建議,希望電動車採2年為單位審核申請,對業者財務負擔比較低;以及電動車的路線規範可更有彈性,便於業者調度。
客運業充電環境為痛點 智慧系統遠端自動化管理解方
為解決客運業者所面臨的困境,民間業者也以自家優勢技術給予協助。台達電業務經理楊政霖以「邁向淨零碳排:打造綠色高效低碳充電環境」為題談到,客運業目前面臨充電站的痛點包括多數充電站位於郊區或偏遠地區,距離遙遠;各業者的巴士營運路途、功能不同,導致複雜的充電需求;由於複雜的充電行為,容易造成尖峰用電超出契約用量,導致罰款;以及用電異常與安全問題等等。楊政霖經理並指出,考慮到未來更多電動巴士需求,期望案場往「光充儲」整合,整合電動車充電樁、太陽能、儲能系統與管理系統,將場域更有效運用,有助於避免超約罰款、節省用電成本。
新動智能總經理詹嘉文也分享「智慧充電排程系統,優化能源管理」。他表示,電動車相較油車,需要兩到三倍空間,因此透過智慧充電管理系統,提高充電樁的稼動率,從而降低充電樁安裝數量是重要的。傳統手動充電相對繁瑣,透過人力調度場站困難、耗工,且用電缺乏邏輯,如透過智慧充電管理系統,可達到全自動化充電,且同步分析該車輛的電池特性,自動調整降載,延長電池使用壽命,並且在用電尖/離峰時段可自動斷/復電,使用電平順化,貼齊目標契約容量,達成最佳用電效率。全自動化的智慧充電適合用於公共充電站服務,協助營運管理。
起而行綠能總經理特助吳敏全介紹「電動巴士充電系統方案」,整合電動巴士充電設備、電動通訊控制方案與充電管理系統平台,目前已有建置百座充電站的實績,也對應巴士快速充電需求,開發更高功率新產品。吳敏全特助表示,解決方案廠商目標都是一致的,希望透過智慧化管理,降低用電契約總量。起而行綠能以管理平台搭配充電樁,將車輛充電資料分析後,分類上傳至客運總部或運研所,以利未來動態排程自動化調整,可預約充電、智慧調控各時段電流分配,同步降低能源與人力成本。
電動巴士場域經營挑戰多 政府業界共同攜手前進
最後由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顧問陳曉開主持,邀請吳東凌組長、陳可培特助、高雄市政府交通局長張淑娟、台南市政府公共運輸處處長吳俁之、台灣電動車輛電能補充產業技術推動聯盟秘書長張念慈共同座談。
談到場站經營的挑戰,陳可培特助表示,首先要找到合適的場站就充滿挑戰,且建立充電站的審查申請曠日廢時,前期投資成本高昂,難以立即回收,電動車電池每年衰退,里程數減少而難以維持路線、充電等等,都是業者共同面對的問題。
張淑娟局長表示,電動公車不只是從柴油換成電動而已,更需要智慧化管理,過去充電樁沒有統一標準,但現在已開始重視,高雄市也已在規劃推動公共充電樁場地,並且也贊成補助業者智慧化管理充電系統,協助降低業者的進入門檻。
吳俁之處長也表示,推動電動車過程中,很大的關鍵是需要從營運面出發,政府與業界都需要改變心態,從營運的角度進行考慮和規劃。台南市針對電動公車虧損補貼有較高的標準,希望能幫助業者配合政策轉型,也希望推動電動公車的資料開放和標準化,帶動整個產業一起發展智慧化電動公車管理。
對於如何加強城市的能源韌性,張念慈秘書長表示,首先是推動場站共享,讓公共充電站可以支援業者充電需求,作為衛星站的概念;另外電動公車本身要可以做雙向充電,在緊急時刻可以作為國家的戰備儲能,打造城市韌性。另外充電樁內可設置自動斷電系統、以及監測公有停車場功能,增加城市的安全性。
吳東凌組長表示,雖然投入產業轉型會有陣痛期,但相信政府和業者共同合作會是倒吃甘蔗,逐步看到效益。目前交通部正規畫未來電動車輛大幅增加後的因應之道,也提升大家關注的安全問題,如充電接口更改規格、提升零組件安全性,電池充電模式智慧管理、車輛資料管理監控等等,也推動電動車輛本身須設置安全備援機制,在車輛出問題時有防範機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