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玉山 最新消息 活動報導 菁英專訪 玉山刊物 會員動態 合作專欄 週年活動


菁英專訪
PEOPLE


中華開發工銀要走向國際及大陸市場

  總經理曾垂紀分享從會計進入金融業歷程

文:林峻宇

想當音響工程師

中華開發工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垂紀博士認為:「一件作品在最後的精雕細琢之前,都要先把主體、大概的姿態形塑出來,求學對一個人來講就是這樣的階段,會決定你未來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一個人未來的樣子是有點隨機的,但是求學階段很重要的是把基礎的人生觀、價值觀定型,這就是天生的個性,再加上後天的家庭、學校影響。很少人能夠很早就清楚明瞭自己以後要做什麼,曾垂紀也是經過一路摸索,十幾年的求學,包括後來到美國念書,讓他深深體會到「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話的真意。

國中時候的曾垂紀對音樂非常有興趣,由於父母都是公務人員,不算家境特別優渥,熱愛音樂的他為了買黑膠唱片,跑去當家教,從教鄰居小孩開始買唱片,到了曾垂紀要入伍的時候,移交給別人的唱片大概有1,300張。當時美軍電台每周都有Top 40的播放,從聽那種歌開始,培養曾垂紀的音樂素養,此外也是一個學英文的途徑。曾垂紀的歌喉就是他的樂器,在建中得過歌唱比賽第二名,也曾和幾個朋友組過一個搖滾樂團,不但南北征戰,也在台大對面的一家西餐廳駐唱了一年半,算是小有名氣。「我那時候最想當的其實是音響工程師,就是在錄音室製作音樂的那種人。」曾垂紀回憶道。

大學時不怎麼念書,考上台大這個第一志願後,真的是「由你玩四年」,很少人在大學過的像曾垂紀這麼多采多姿。台大當時有一個「一年級學生代表會」,由全校各系的一年級班代組成,曾垂紀是一代會的主席。「所以一上大學就開始辦活動,求學的路有點走偏了,課很少上,但課外活動辦的挺有聲有色的。」曾垂紀說。

一路念到建中、台大,從小到大都不需要父母擔心,不管是功課還是事業各方面,曾垂紀自己都可以完成。

專心唸書,取得博士學位

真的以金融當一輩子的志業是較晚期的事,曾垂紀其實沒有規畫,也是因緣際會,去美國念書是一個很大的轉折。當兵時的一個同學會上,聽到班上一些當完兵的同學或女同學,一半在外商銀行工作,另一半幾乎都在具規模的貿易商服務,話題都圍繞在利率、匯率等金融議題上面,大學不是很認真念書的他,那時覺得就像鴨子聽雷,自己似乎差他們很遠。

深受刺激的曾垂紀,退伍做了一年事後,決定去美國念書。申請到費城的Drexel University後,他決定專心一意,好好念書,所以從MBA到博士班畢業幾乎都是拿A,念博士班的時候,在因緣際會之下從財務轉去念會計。成績優異的曾垂紀還沒畢業就拿到一個去紐約Baruch College教書的機會,教書時也考上了CPA(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會計師)、CMA (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國際管理會計師)等執照,後來在金融業工作時覺得風險控管很重要,又去考了CRP(Certified Risk Professionals,風險專家認證)。曾垂紀在大學的時候其實覺得會計很無趣,後來才發現並不呆板,曾垂紀說:「會計在博士論文用的研究方法都跟金融一樣,也是用實證,所有的會計公報都是根據這些結論來主導方向。會計一向都被批評是表面,金融、經濟才是實質,會計數字不是最準確的,但若沒有會計數字就很難去推敲經濟價值在哪。」

每一個大的事務所都有研究的部門,且都跟學術界走得很近,因為在理論方面要能夠獨占鰲頭,很多大案子,譬如說Enron事件,幾乎百分之百都牽涉到會計,這時就需要所謂的會計專家到法庭上去對陪審團解釋。曾垂紀的指導教授及一位在Baruch認識的Doug Carmichael,正是全美的權威,曾垂紀跟在他們身邊當助手學了很多。臺灣還沒有走到那一步,現在都是檢調在請專家提供意見而已,因為沒有陪審團制所以就不會有這個需求,臺灣的法官都是自由心證,這是很大的問題。

曾垂紀說:「求學階段就是累積規範化的東西,這是學校、正規訓練給你的東西;平行來講,自己在人生體驗、其他的社會學習經驗就是不規範的,沒有公式可以給你套。這兩條線─正規訓練與生活經驗,最後會形塑一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對問題怎麼去處理。」

回臺發展,轉入金融業

回臺灣後,曾垂紀先到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服務,幫他們設立了一個研究部門,之後整合事務所內的顧問案,成立眾信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因緣際會下又去救中聯信託,當時中聯信託發生擠兌,財政部找了八家銀行設了一個銀行團,成立四人小組來運作,曾垂紀是其中一員,到這時才正式轉入金融業。

有會計、顧問、學術的經驗,使曾垂紀在金融業如魚得水,從中聯到兆豐再到開發工銀,已經十年了。「我覺得以金融業來講的話,會計的基礎真的是非常好用,因為會計就是一個蹲馬步的動作,尤其是管理會計。」曾垂紀說。

很多臺灣的商業雜誌,經常會報導企業家成功的故事,如果仔細統計一下,可能很高比例的企業家,學歷不是很好,曾垂紀覺得這有點誤導,通常不是表面上看的他很拚事業或眼光獨到就可以成功這麼單純,回到那兩條主軸─正規訓練跟生活經驗,並非較低學歷又成功的老闆正規訓練不重要,而是這些人很會用人,他有領導的特質跟很多的長處,也就是第二主軸很強,第一主軸其實也很強,只不過不是個人而是團隊,所以這一點一定要強調。

中華開發工銀要在發展上有突破

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目前有三項事情即將要有突破:一個就是在香港設分行,分行就是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的分行,預期在2011第二季結束以前開始營業。另一個就是走國際路線,籌設並管理美元PR Fund,也就是Private Equity Fund,私募股權基金,這是國內金融機構的創舉。第三個是往大陸發展,做人民幣私募基金的生意。

臺灣現在對私募基金還沒有任何規範,中華開發工銀跟主管機關─金管會談了非常久,而且海外的投資要經過經濟部的審批。根據現在ECFA底下台灣金融機構赴大陸投資備忘錄,中華開發工銀計畫到大陸設立一個創投子公司,透過這家子公司設立人民幣的私募基金,開發工銀當GP (General Partner,一般合夥人)去募LP (Limited Partner,有限合夥人),LP在大陸市場主要有三個來源:一個是台商;第二個可能是最大的,就是陸資,第三個是國際機構投資人。

中華開發這五十年來都是一塊錢投一塊錢,用自己的資本,完全沒有槓桿,這樣的好處是很穩健,壞處就是總資產規模不大。一般的商業銀行因為主要以放貸、授信為主,因為準備率是8%,倒過來算等於有八塊錢就可以授信一百塊,所以可以創造12.5倍的槓桿,中華開發沒有,槓桿就是1。

這種布局都是兩家:一家管理公司、一家基金公司。這樣子設立後管理合約都是每年2%的管理費,基金到位規模的2%,如果每年有超額利潤的話,譬如說一開始設立答應投資人有15%的IRR (Internal Rate of Return,內部投資報酬率概念),那可以達到20%的話就有5%的部分可以來計算20%的超額利潤獎金。所以就等於有3%的收入。就不像到目前為止都是自己的錢去投,以後若以基金管理去看,這種穩定收入就會成為例行性收入,每年的獲利就會比較穩定,這個對任何公司來講都是好事。

開發工銀的存款只能來自於五大類的法人,以授信戶、投資戶為最大宗,沒有消金、其他像政府的機構等等。所以相對商業銀行來說,存放比要低太多了。所以必須靠發行債券來募資。一般商業銀行的企金主要是授信,中華開發希望有所區隔,和大華證券合作,提供公司從創立到最後的金融服務。從一開始VC( Venture Capital,風險投資)的投資、貸款,然後到後段MBO(Management Buyout,經理層融資收購)、LBO(Leveraged Buyout,槓桿收購),需要轉型重整,到最後公司結束,中華開發也有AMC(Asset Management Company,資產管理公司)。真正能夠做到這樣的金控倒不多,雖然開發的規模較小,授信組合大概800億,但周邊的服務做得非常完整,所以中華開發在市場上的定位就是投資銀行,較貼近像卡萊爾及黑石,以及高盛、摩根士丹利這類公司。往大陸發展也是打算把這種專業發揚光大,現在台灣金融機構到大陸發展還是以服務台商為主,「但我們原本就不打算只靠這塊,以後我們應該會是最快融入大陸金融市場的。」曾垂紀說。

私募基金市場有潛力

私募基金在臺灣其實還不太有這個市場,為什麼叫私募股權基金?其實就是有一些公司不想要公開發行,如果需要找股東,找投資人來買股票,那就私下找他合意的對象來入股,私募基金做的生意就是專門媒介有錢的投資人,跟需要錢的被投資人。私募先設立一個基金,專門投給這些需要資本又不想上市的公司,這樣子被投資人只要認領就好,未必需要知道背後的投資人。類似投信的概念,是一種金融媒介,但對象沒那麼廣,共同基金一賣就賣幾十萬人,投資標的也都公開,私募其實架構很類似,只是投資人跟被投資公司都是小眾。私募投的公司原本都是未上市的,但近年來的趨勢投上市公司越來越多了。基本上就是投資人的錢進來,然後私募基金決定要投哪些公司,每季、每年結算績效。私募基金起源其實是VC,多半都是投資剛創立的公司,是私人的,離上市還很遠,後來這種公司越來越少,但基金還是存在。另外還有就是有些上市公司增資,但不是對整個市場,還是可以辦私募。有些人說PE是VC底下的一種,也有人說PE是最廣泛的名詞,VC是底下的類別。現在實質上有很多基金是在做私募的事情,但是官方還沒有正式的法令來規範這一塊。像中華開發早期以創投案件為主,後來手上VC案件大概剩10%,其他都是私募基金性質的,很多都已經是上市櫃公司了。

希貢獻玉山

玉山科技協會以科技產業的會員為主,跟創投也有相當大的關聯,所以中華開發工銀加入是順理成章,也希望以後在協會扮演的角色可以居於一個重要且對協會有所貢獻的角色

10663北市復興南路二段268號5樓之1 電話: (02)2738-7415 傳真: (02)2738-6346
E-mailservices@mjtaiwan.org.tw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 • 版權所有©Monte Jad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Taiwa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