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玉山 最新消息 活動報導 菁英專訪 玉山刊物 會員動態 合作專欄 週年活動


活動報導
ACTVITY


2013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年會

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李祖德

談“新常態時代 台灣醫材產業的突破”

文:高皓禎、謝巧玲

我今天想與各位分享新常態時代下的產業策略。我想在任何一個時代,趨勢都是最重要的。在趨勢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去抗拒,所以我今天想要花一點時間說明我們所面臨的時代為新常態的時代,趨勢就像美國人所說颶風來時,火雞也會飛起來,和日本人所說趨勢到時,豬也會爬樹,這就是趨勢。我們現在所面對變化很快的時代,都是即時資訊real time information害死大家,也改變了世界。現在看,在白宮可以看到在阿富汗抓賓拉登的畫面;二十五萬人不經任何認識的情況下,聚在台灣街頭一起做白色十字架;阿拉伯的春天在半年內讓五個政府下台;我們的信用卡可以在世界各地提現金,台北遙控北京可以robotic開刀,用遙控開刀;這些事情都變了,變的時候很重要的就是即時資訊的改變。在110年前北大校長嚴復曾說「變則存,不變則亡」這七個字,其實在110年後的今天比以往都更為重要,這是我今天在開始前與大家分享的。

新常態時代的特性

富裕時代已終結,寅吃卯糧無可繼

經濟停滯,政治失穩,社會信任流失

媒體製造新聞,社會動盪,小事致命

資訊浪濤衝擊,民眾真相是非難辨

科技愈進步,引發社會無解新難題

告別歷史,破框思路,才能創新求勝

實時資訊使民眾缺沉澱態度重於是非

新商業模式改變消費習慣及社會結構

資訊迅速透明,企業與產品存活率均低

社會動盪,經驗顛覆,競爭速度重於品質

高社福、高失業率、社會兩極化、幸福感低

常態變革,產業拼圖發展,重於自我成長

在新時代的特性,第一個在最近重要書籍中常提到baby boom時代過了,好日子過了,未來世界絕對不會是好日子,絕對是唯利競爭的時代。我想不只是台灣債留給下一代,世界各地都一樣,債留給下一代。經濟大家不滿意,不滿意時,大家對社會政治信任感流失,這時媒體喜歡興風作浪,從服務業、傳媒業變到製造業,這時小事會致命,像是洪仲丘案子,就可以換掉兩個國防部部長,這種事情在過去是絕對不可能想像的事情。現在任何地方都是小事會致命。真相或資訊潮流來的太快,資訊來的太多,但是我們沒時間去消化與分辨。

科技越進步我們以為是改善社會問題,但其實是造成更多社會問題,製造更高的失業率。每次新產品一上市,就是一堆人又要失業,像是最近Google就是為全世界創造最高失業率的罪魁禍首,因為他未來的幾個系統出來,幾個行業的人員會馬上消失,比如說它馬上要出來的旅行社系統,這系統一出來,大概所有旅行社的從業人員都會消失。現在無人操控的汽車出來,已經在加州試跑了,可能所有的計程車司機便成歷史行業了。所以在面對這個時代,要用新的思路,不要把以前的經驗、過去成功的經驗當作一回事,所以在這個階段商業習慣會開始有些改變,消費習慣也會有些改變,社會結構也會有所改變。過去可能1112個人養一個老人,現在68個人養一個老人,以後34個人養一個老人,這個時候生產的人變很少,被扶養的人變很多,這個社會結構為不可逆的反應。醫療科學越進步,社會人口結構變的更差,以前人口結構為金字塔,以後可能為倒梯字形,這都是一個未來狀況。

資訊透明化,以前一個產品出來的時候,你可能一兩年以後才決定此產品的好壞,現在有了社群網站和網站討論,產品六個禮拜就可以定生死,六個星期就可以決定此產品是否可以做下去。企業也是如此,過去企業只要在前半段就可以活的不錯,現在企業可能要在前百分之十才能活,百分之八、九十就是冷水煮青蛙,等著水滾。以後這個時代一定是個高社會福利、高失業率的時代,因為選舉都會是高社會福利,科技發達都會是高失業率,社會一定會兩極化,從經濟的兩極化變社會兩極化,最後變政治兩極化。政治兩極化,不是過去馬克思主義,或者是共產主義,這歷史是如此,1930年代就走過這個輪迴。我們可能100年後會再走一次輪迴,所以新常態的產業變革已經不是靠自我發展,過去我們所強調的是自我發展,現在我們可能是說要拼圖發展,怎麼樣把各種資源拼在一起,所以我前面先將產業特性對社會結構的影響做個概述。

台灣醫材產業的瓶頸

台灣社會發展受殖民統治的影響,經濟發展受代工型產業的限制,形成戰略落後、戰術先進的框架,缺乏參與製訂下一代產品規格的能力,只能撿拾產業周邊利益。

政府資源配置不當,重基礎技術研發,忽略應用產品研發;且研發方向無整合性皆自走砲型研發,加上組織重疊耗資源導致效能不彰;這是無解的結構性難題,產業宜自求多福。

公務員懼怕圖利之嫌,採防禦式無為準則。民意代表擴權之害,使優良企業對官方資金由貴人轉為拒絕往來戶,以上二者皆遺憾事。

台灣的瓶頸,我簡單用三方面來說明。首先,台灣的社會發展是殖民發展,所以三百年的殖民不讓我們去想戰略的問題,台灣的經濟發展又是以代工起家,代工也不能想太多,只是將他人給予的規格做好而已,所以對於整個社會與經濟發展面形成為「戰略落後,戰術先進」的框架,我們是在整個這樣大的氛圍中。但是這樣的產業決戰點是在於是否能定下一代產業的規格,好比Steve Job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將下一代產業的規格訂出來,他訂出來了,他也沒有任何的工廠,公司現金超過一千億美元,但這個就是他的Value在那個地方。

第二個,政府資源配置不當。我們一樣做一個事情,要做麵包,有四套人馬買四個烘培機,四堆麵糰,一個做燒餅油條,一個做三明治,其實我們都是在做重複的事情,這是結構性的問題我們改變不了。組織重疊,中研院做的事情,工研院也在做,國衛院也在做,像這樣的事情太耗費資源了,但這樣的事情我們也無法做什麼,所以產業只好自求多福。

第三個就是公務員怕有圖利之嫌,什麼事情都不要做,採防禦性的無為準則,只要不圖利,反正我同樣可以領一樣的薪水和退休金,這樣其實和20前的氛圍不一樣的,這也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是做venture capital20年前我們只要官股或行政院開發基金進去的都是好項目,現在只要好項目,絕對不要有官股進來,這是一個顛覆型的改變,這些其實大部分是民意代表擴權造成,不是我們官員所造成。民意代表給行政機構施壓,行政機構向公司行號要資料,很多好項目都被弄壞了,所以這些都是台灣產業的瓶頸。

醫材產業的特性

航太與醫療產業是不允許Reset的產業

代工產業缺戰略思路,不須考慮建置規格

產業競爭力核心在訂下一代產品規格能力

品牌與通路均架購在產品差異性的實力

醫療產業異於ICT產業不宜同規畫思路

各國醫療法規差異是產品行銷最大障礙

醫療產業是一個種樹而不是種草的產業,需要很長的時間才有果實;不像代工這個月下單,下個月就有成品。這種產業需要長時間灌溉,和很長的收成期,但它有一個好處,一旦樹長成了,它的慣性很長,收成不容易受影響。在廿世紀五次金融危機期間,每一次生醫產業都是向上走,而且向上走百分之十至十五,沒有一次例外。這個產業和航太產業一樣是無法重新來過的。

我們過去很多代工的思路,不去討論建置規格,所以為什麼在台灣創新這麼難,我們都照別人的規格,沒有想過要去訂規格,其實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要去開創產品的差異性,這是品牌和通路最大的能量。過去我們常常談將ICT轉到醫療,ICT產業是少樣大量,而醫療是多樣少量,這是一個很大的差別。醫療的利潤必須要很高,它後面有很大的維修保養的問題,甚至可能是最大的利潤。例如賣車子不賺錢,是賺後面維修保養的錢,那這是醫療設備裡面完全不同的思維。其實各國的法規都有他們差異性,例如:3C產品在美國做個UL在全美洲都可以賣,但醫療就不一樣,雖然美國FDA通過,在加拿大、墨西哥、哥倫比亞…就要重新申請,到當地再做臨床實驗,耗費一兩年取得銷售許可是很正常的事。如同我剛剛提到的種樹型進去以後就可以賣很久,這是它的一個特點。

醫材產業的商機

商機,我們怎麼看一個產品,可以分成六個Level:技術、技術面的系統、系統介面、產品、行銷、品牌,前四個為基本的門檻,我們過去常常從研發開始,但到產品階段很辛苦。產品發展的層級從一般的商用第一等級,比如3C電腦出問題就重開機,第二個是工業等級,比如說石化工廠所有管束若全部換掉,成本很高,第三個是醫用等級(又分診斷級和治療級),診斷級基本上都是影像,治療級是再加上核放射、雷射,大部分的公司都走過這三個的等級。但從診斷級到治療級時,GPS又全部失敗,為什麼?因為系統介面沒辦法整合,我們過去台灣的產業很少談系統介面,只把精神花在技術與系統前兩個層級。

台灣醫材產業的競爭力

■台灣ICT產業累積各類人才庫待轉型

■台灣企業界資金豐沛有實力進軍國際

■台灣企業界對全球產業資訊有效連結

■台灣產業技術品質在全球有中高端評價

■台灣企業界決策靈活產業調整能力強

■政府鼓勵產官學研成立產業聯盟方向正確

台灣是有競爭力的,我們在IC產業累積了很多人才庫,但要人才庫轉型,從商用、工業用變成醫用;台灣也有豐富的資金,和外界的資訊連結也很好,台灣的產品MIT也有很高的終端價值,決策靈活,產業調整力強,還有政府之前成立產業聯盟的方向正確。

台灣醫材產業的發展誤區

■忽略醫材產業特性,忽視醫材產品規格

■重視自我發展,忽略併購拼圖效能

■重視投資管理,忽略併購管理新趨勢

■忽略ICT產業與醫材產業獲利差異性

■不習慣揪團聚資做大項目,喜單打獨鬥

■不習慣智財權投資,將律師當救火隊用

台灣醫材產業的發展也有一些誤區,如忽略醫材產業特性和規格的重要性,台灣也很少談到併構管理,還有忽略ICT與醫材產業獲利的差異性,喜歡單打獨鬥,或是習慣智財權投資時把律師當救火隊用,其實應將律師當做預防。

台灣醫材產業的突破方案

■提升產業聯盟的功能強化知己知彼

■投資併購全球領先品牌探索產業趨勢

■擱置ICT產業思維調適學習醫用產業規格

■集資成立醫材投資大控股公司進行國際併購

■全球金融不景氣提供先進國家空前併購商機

■大陸視醫用品牌為全球有限資源積極併購

對於台灣的醫材發展,我提出幾個突破的方案,第一就是繼續提升產業聯盟的功能;其次要投資併購全球領先品牌,探索產業趨勢;第三就是擱置ICT產業思維,學習醫用產業規格,以調適產業變更,過去ICT成功的經驗都是醫用失敗的來源,我常說「成功是失敗之母」;第四是集資成立大控股公司進行國際併購,現在其實是最適合併購的時機,日圓低、全球經金融不景氣,國際先進的技術都賣出來;第五是向大陸學習,大陸正在大肆併購品牌,視醫用品牌為全球有限資源,積極併購,我們也應如此做。

結語

■新常態時代顛覆產業規則企業常瞬間消失

■延伸ICT產業成功因素至醫療產業常導致失敗之因

■產業變革常使好股東成陌路人難蛻變

■大破大立集大力冒大險成大事是突破之道

■產業突破關鍵在開得出下一代產品規格能力

■突破法規自我設限是台灣醫材發展的第一步

在新常態時代,有很多產業顛覆慣例,企業常瞬間消失,七年前你要是說Nokia會被買掉可能沒人相信,現在MicrosoftNokia在一起,兩個弱的加在一起,這是一個戰略,不這樣做可能死的更快。另外,冒大險成大事,談產業發展就是要冒險。但台灣最重要的,其實是我們自己國內的法規太不friendly,前後段法規都接不上,我想如果有人在推動改善都是好事,謝謝大家!■


10663北市復興南路二段268號5樓之1 電話: (02)2738-7415 傳真: (02)2738-6346
E-mailservices@mjtaiwan.org.tw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 • 版權所有©Monte Jad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Taiwa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