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玉山 最新消息 活動報導 菁英專訪 玉山刊物 會員動態 合作專欄 週年活動


活動報導
ACTVITY


5月29日綠能論壇

工研院楊日昌顧問展望台灣綠能產業

綠能產業的發展要用商機來驅動

文:林孟柔

感謝玉山科技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跟各位分享我對綠能產業發展的一些想法。

扭轉氣候變遷:「執行面」的重要概念

*巨大的挑戰

氣候變遷直接影響人類的存續,因此扭轉氣候變遷是人類必須達成的任務。首先先給各位看3個數字:第一個,在20世紀的一百年裡,我們人類的經濟活動擴大了40倍(每年成長3.7%)。現在雖然面臨經濟發展遲滯的問題,但在正常情況下,成長的速度還是在每年3.7%,因此它還是以每一百年40倍的速度在擴大,這種擴大使我們對能源和天然資源的消耗不斷快速增加。在這同時,全世界科學家的研究已經清楚的顯示如果我們想要把21世紀的暖化維持在一個尚可容忍的程度的話,我們在2050年之前必須要把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比常態(business as usual)減低80%,所以我們有一個正面力量要以每100年40倍的速度往前衝,而必須達成的節能減碳又必須把與經濟發展直接相關的碳排放降低到1/5才行。我們面臨的挑戰就有這麼大。

*巨大的成本

要給大家看的第三個數字是「100兆美元」。IEA(國際能源署)每一年都有估算我們要推動這個巨大的任務大概需要花多少錢。他們最新的數字是從現在到2050年,我們總共需要投資一百四十兆,這是個長達四、五十年後的估計,它的意義基本上只是 order of magnitude而已,所以我這邊講說是100兆美元。不過,不管怎樣這都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數字。

*企業界必需帶頭

假如是這麼困難的一件事,又要花這麼多錢,然後又非要把它做出來不可,有一件事是一定要發生:那就是全世界的產業要來帶頭做這件事情才行。我們人類的執行力幾乎全都在產業,假若產業界不能夠很高興的來帶頭做這件事情,它根本是做不出來的。所以我們任何一個國家包含聯合國在內,假如真的想把節能減碳這件事情做出來的話,必須是要想辦法怎麼樣empower全世界的產業界去願意做這件事,所以說推動的策略、政策和方式必須符合產業的經營模式和規範才行。這其實應該是common sense,但是執行起來可就難得不得了了。因此它是一件極端知易行難的事。

重要的國際動向

*德國

在談到底要怎麼「行」之前,讓我們先來看一看世界上節能減碳的先進國家的一些重要的動向。德國是很多人都公認是全球節能減碳的龍頭了,但是在日本福島事件之後,他們不但把核能廢掉,還把減碳的目標大幅提升。新的目標是二氧化碳在2020年要比1990減40%,2030年減55%,2050減80%。再生能源2020年要加倍達到發電量的35%,2030到50% ,2040到60%,2050年到80%,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從成本角度來講,德國目前50%發電是燃煤,23%是核能,10%是天然氣,因此要達成的綠能轉型,它的成本會遠比現在貴很多。要integrate這麼多分散的再生能源還更需要大量的電網投資。不只如此,需要back-up這麼多時on時off的再生能源所必須的儲電技術現在根本都還不存在!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

*英國

如果你對德國很驚訝的話,那讓我們來看一下英國。英國能源部長Chris Huhne在去年5月17日(也是福島事件後),跟媒體宣布,英國政府已經訂了一個legally binding的目標:要在2025年減低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低50%。這個目標一點都不比德國弱,甚至更強一點。在記者會中,他還講了這句話,

我念一下:

“It will establish our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most rapidly growing sectors of the world economy,”

“It will generate jobs and export opportunities in these sectors – maintain energy security and protect our economy from oil price volatility. It’s a framework for growth, not just for action on climate but for growth and prosperity.”

看了這段話我們應該可以開始了解為什麼德國和英國這兩個經濟和環保大國要設定這麼高的目標了。

標竿國家節能減碳戰略的新思維

*舊思唯:學理驅動,外部成本內部化

德國和英國的這種做法其實是在反映環保先進國家節能減碳政策的整個思維已經在改變中。以前它基本上是一個學理導引的東西。被提倡的是:要外部成本內部化,要徵能源稅,要建立排放交易制度,基本上是把碳给與價格,用以價制量的做法把排放量壓低下來。這種以學理為中心思想的做法已經開始在改變了。

*新思維:商機趨動,市場與競爭力的戰略

取而代之的新思維是向英國、德國這種策略性的做法。全球節能減碳,我們剛剛提到過,從現在到2050年之間要投資至少100兆,這是一個很大的成本,但是這成本也就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需求。HSBC估計全球綠能市場在2020年會達到每年5,000億,事實上去年全球綠能的投資已經達到3,000億美元了。因此節能減碳的新思維是用商機來驅動綠能產業,從而帶動節能減碳往前的推進。

全球綠能戰略標竿國:南韓

推動這種商機導向政策的標竿國是南韓。它現在在國際間所受到的推崇,一點都不會比英國、德國為低。它的政策充滿了商機的思考。它宣布要以240億美元投資智慧電網基礎建設、360億美元於再生能源、90億美元在黃海深離岸風場,另外宣布”Green New Deal”,透過九個國家級綠能計畫(建造兩百萬個綠建築,創造一百萬個就業機會)。而且每一個計劃都精心的包裝成商機,使得這些大計畫所需要的投資百分之90以上都是來自於企業。它們預期在2015年達到年輸出再生能源技術美元362億,並且在2020年成為世界第七大綠能輸出國。韓國把節能減碳這件事情,看成是怎麼樣推廣綠能產業、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一件工作,而它在執行面的核心是放在「創造商機」上面。

綠能經濟的基本執行架構

看了這些best practice的例子,那麼未來我們人類如果真要把足夠的節能減碳做出來,它的執行架構(execution framework)到底是什麼?

我認為節能減碳真要被執行出來的話,必須有三件事情要發生:第一個要設立積極的節能減碳目標,才能催生出市場的需求,有了市場需求,政府才能推出法規和誘因的政策並且把它們包裝成商機,有商機後綠能產業才能成長茁壯,綠能產業起來之後,企業界之間的競爭才能使綠能科技足夠快速的提升,減碳的成本才會夠快的降下來(太陽電池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夠低的成本又使得我們可以設更積極的減碳目標... 如此透過這三個key elements環環相扣的循環輪轉,我們所追逐的,不論是2OC也好,450 ppm也好,減80%也好,才有被實現的可能。

*積極的減碳目標

推動這個機制的第一個動作是設定積極的目標,假如不設積極的目標,就創造不出綠能產業。如果創造不出綠能產業,就要靠外國的綠能產業來幫我們做節能減碳。節能減碳不是一個免費的午餐,它是需要投入大成本的。我們能夠afford把花這種大成本所必須return的利益和就業機會都輸出到外國去嗎?因此沒有積極的減碳目標就不會有綠能產業,沒有綠能產業這個國家也就根本負擔不起節能減碳。兩者是一體的兩面。

*綠能產業政策

設定了目標之後,下一步就是必須要用政策來把這目標轉化成以商機驅動綠能產業的政策。我們必須認知綠能產業是因為有節能減碳的需要才會存在的。,所以綠能產業沒有政府的政策(本國的和外國的)的話是推不出來的。那這個政策是什麼呢?最重要的就是設定減碳的目標,然後用積極的法規和誘因去把商機催生出來。在這個過程裡,誘因政策尤其重要,因為節能減碳所需要的作為散布在整個國家經濟活動的諸多環節裡,法規能碰得到的可能只是一小部分。

*科技是關鍵元素

在這「三元」的推動或執行架構裡,真正終極的目標是科技。因為唯有把節能減碳科技的成本降低到一個程度,我們才能夠負擔得起這個工作。有些人現在開始積極的倡議政府必須大力投入綠能科技的R&D。這很重要,但是它只是一部份,因為科技最重要的是驅動力是來自企業間的競爭,沒有足夠蓬勃的綠能產業的話,夠快速的科技提升是做不出來的。現在聯合國討論全世界要設立減碳目標,要追求京都議定書的下一階段,推的這麼困難,最大的原因是它想要一次把長久的目標都設下來。其實現在綠能科技這麼貴,這是件幾乎不可能的事。對的做法應該是「漸進式」的,先讓各個主要的排放國設定盡可能積極的「自願性」目標,讓各國的綠能產業先動起來,科技跟著透過綠能產業的發展與競爭開始快速的進展,成本開始下降,然後再設下一階段更積極的目標 …這種做法沒有全壘打的感覺,但是不這樣做是根本連起步都會很困難的。

綠能產業的重要科技

那接下來介紹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綠能產業的部分,我認為最重要的綠能科技是:

*比現在便宜很多的能源儲存科技

這是所有綠能科技裡最重要的綠能科技。再生能源要在我們整體供電裡佔夠大的一個百分比,電動車有一天要在我們的所有的運具裡佔一席之地,能源儲存科技都是關鍵。它的成本需要下降至少一個order of magnitude。

*更大型的風機

愈來愈大型的風機是全球風電發展的關鍵。丹麥Vestas公司的離岸風機現在已經大到了7MW的發電量,預期到2020年風機的大小會達到20MW。原來1,000 MW風場需要500隻2 MW的,到2020年就只需要插50隻就夠了。在這個領域裡面,中國已經很積極的佔有一席之地。全世界10家風機廠商,中國佔了4家(第七到第十名),中國風機廠裡有五家已經可以做到5MW的大小。

*更便宜與效率更高的太陽光電

PV的成本最近幾年掉得很快,一方面是技術的進步,另一方面則是在一窩蜂之下,產能已經出現嚴重over-capacity的現象。中國大陸現在有40幾個GW的產能,但是全世界市場的需求只有30幾個GW,因此現在大家都在用variable cost做生意。在技術上,新科技的發展也不是進行的很好。美國幾家最出名的CIGS廠最近都紛紛宣告破產。下一個階段PV的效率和成本再怎麼樣往下走看起來相當的不明確。不過PV在世界各國都是指標性的綠能科技,不管發展得是好是壞,各國的政府都一定還是會支持的

*便宜很多的CCS科技

在所有未來能節能減碳的技術選項裡,能源效率是最大的一項,大約佔百分之40到50,但是裡面包含的單向多如牛毛。再生能源排第二,大概百分之20到25,但是裡面還可以break down到太陽能,風能,生質能 … 真正以「單項」來排的話,最大的一項其實是CCS(碳捕獲與封存)。事實上,世界上知名的智庫對未來低碳經濟的初級能源結構不論怎麼排,都還是必須要有某一個份量的化石能源,而且都需要用CCS才行。

*綠建築科技

在許多國家,建築物是消耗能源最多的,約達40%。在建材、隔熱、照明、冷凍空調、電器、家用電子、能源管理系統與產品 …等方面的高效率科技,均能帶來節能減碳的商機及新的科技發展。而且綠建築是最便宜的減碳科技,它的成本通常是負的。由於它的種類繁多,可以造就的綠能產業也就特別多。

我國綠能產業的發展趨勢

*政府政策

我們國家綠能產業的發展是怎麼樣呢?我們很早就設了減碳目標,可是設了之後要如何真正的去執行出來,我們還在推動當中。我們國內推動綠能產業,我個人感覺是,我們的產業政策必須要領導產業,不能夠產業已經在做甚麼東西了,我們的政策才跟上去,。另外,我們國家綠能產業,如PV、LED現在已經不在甜蜜點上了,必須另外開闢途徑。對我們國家來說,未來10年到20年的電力供應將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此節電的科技會是最迫切需要的綠能科技。政府如果想要解決缺電的問題,就必須推出力道夠大的法規和誘因,產生足夠大和足夠快的節電商機,缺電的問題才有可能被解決。

*大陸綠能市場的機會

放眼對岸,的。三年前大陸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第一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名。短短三年裡現在已經是美國的180%。而且未來它在排放上領先的差距還會加速的擴大。因此未來這些年裡它勢必將要成為國際社會要求節能減碳的聚焦點。基於這個原因,它在節能減碳和綠能產業上的投資現在已經名列全球的前茅,而且它未來在促成減碳和激勵綠能產業發展的政策都還會持續的需要往上繼續加碼。雖然透過已存的政策,它本身的綠能產業在全世界上的地位和競爭上都已經很有基礎,而且越來越強盛,但是它在知識產權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對台商來說應該還是有很多機會。但是最關鍵的是必須要擁有夠大的技術層次區隔,不然是不會有什麼機會的。

能源稅的正確方向:政府綠能政策的財源

我最後想要跟各位看一個有意思的題目:能源稅跟綠能產業發展有什麼關係?這兩者之間其實有很密切的關係。,我們國家現版的能源稅法已經在一兩個禮拜前被財政部撤件了。這是一件好事。不是因為不應該抽能源稅,而是因為現在被撤回的這個版本在設計上是不可行的。能源價格的彈性係數,也就是提高能源價格百分之幾能夠造成節能百分之幾的比例,大概最多只在0.2到0.3之間,也就是說提高能源價格10%只能達成2– 3%的節能。10%的能源稅在台灣是大約台幣一千億。也就是說我們每年抽一千億的稅,只能造成2%的節能減碳。這是遠遠的不足的。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代表能源稅沒有用。真正重要的觀念是能源稅政策的重點不在怎麼抽而是在怎麼「用」。LBNL(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和ACEEE(American Council on an Energy Efficiency Economy)這兩個美國在能源方面的著名智庫所作的研究都顯示:如果把能源稅的稅收直接投資在節能減碳的用途上,它的成本效益會比光靠能源稅以價制量高七到八倍。也就是說達成同樣的節能減碳效果所需要抽的稅可以少七到八倍。最近這近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新能源稅和排放交易制度,包括澳洲能源稅、英國氣候變遷稅、美東北十州、加州、中國大陸十二五排放交易、日本新能源稅… 都是把收入優先投入在各類節能減碳的計畫和政策上。也就是說能源政策的正軌是要做為國家節能減碳政策的財源。如此才能抽最少的能源稅,達成最大的節能減碳效果。

根據先進國的經驗,一個有效的節電政策所需要的財源大約是總電費收入的2 - 3%(而且省一度電的成本要比發一度電便宜兩到三倍)。也就是說我們國家要抽的能源稅(或費)如果全部都用在節能減碳上的話,只需要抽大約台幣150億元(不是現在撤回版本的900億元)做為民眾和產業節電的誘因,就足以對我們國家缺電的危機造成很大的紓解了。不只如此,想一想看這種挹注對我們國家綠能產業的發展會是多大的一股推動的力量。

我的報告就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10663北市復興南路二段268號5樓之1 電話: (02)2738-7415 傳真: (02)2738-6346
E-mailservices@mjtaiwan.org.tw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 • 版權所有©Monte Jad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Taiwa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