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玉山 最新消息 活動報導 菁英專訪 玉山刊物 會員動態 合作專欄 週年活動


活動報導
ACTVITY


SRI International執行長Dr. Curtis Carlson

創新型經濟的機會與挑戰

文:戴元瑋

Dr. Curtis Carlson為美國著名智庫SRI International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的執行長,並且是國際知名創新與全球競爭趨勢的專家,本次在台灣玉山於加州矽谷所舉辦的「玉山矽谷高峰論壇」中,發表了他對創新型經濟的機會與挑戰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Innovation Economy) 的看法。

今天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在這裡與大家見面,特別是遇見幾位好久不見的老朋友。我今天要和大家談一談創新的機會與挑戰。我所服務的SRI International, 它的功能類似於台灣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在SRI我們有悠久的研發歷史,像是電腦滑鼠、HDTV等,在網路的發展過程中,SRI都扮演著發明者,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透過這些科技研發的成果,SRI也孕育了新創公司(start up),像是製造世界知名的醫療手術機器人Intuitive Surgical, Inc.,這家市值達到美金一百五十億的公司,當初就是從SRI分拆出去的(spin off)。 SRI研究的範圍非常廣,從網路通訊科技、能源與環境、教育、經濟的發展、新藥的開發、機器人、材料等等都在我們所研究的範圍之內。

創新型經濟

回到今天我所要談論的主題,也就是創新型經濟(Innovation Economy)。我認為在創新型經濟中有三個大的特性,第一個是:科技發展快速地變遷(rapidly technology change),第二個是:全球化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increase of global competition),第三個是:創新型經濟能為大家帶來豐富的機會(tremendous opportunities)。我們大家都知道,創新在價值鏈(value chain)中享有最高的價值,這些價值是要對人們及社會產生福利 (benefit)的。所謂的創新,就是要為你的客戶(customer)帶來價值(value) ;創新還需要建立一個能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創新是由創意(creativeness)及發明(invention)開始,繼而由具有創業精神的企業家來發揚光大,創造出對社會有利,並且能永續發展的價值 。創新的產生,可能有各種不同的型式。創新可能來自於新的製造方式 (new way to manufacture)、創新也有可能來自於一種新的產品配銷的方法 (new way to distribute products) 、或者是,像是廚師發明了某一項新的料理來滿足客人的需求等等。儘管創新的型態不同,但是創新最重要的是要能夠創造出價值。

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也是因為價值(value)不斷地被創造出來而演進的。如果我們回顧一百年來的工業及電腦的發展,電腦的運算速度已經超越了人腦,現階段的科技發展正以極快速的腳步在前進。在美國,只有幾家公司能夠經歷百年的變遷,到至今仍然還存活。過去的大公司像是 RCA、Bell都已經不復存在了。如今科技發展之快速,基本上,每十二個月到十八個月,你就必需要倍增產品的效能(performance),這實在是個很艱難的競爭環境。因此,我們將會不斷地看到,今日強大的公司,在未來也許十到十五年之間退出市場,而走入了歷史。 現在美國兩家過去最大的電腦製造商,IBM與HP,已經相繼放棄了電腦事業。這兩家公司逐漸轉型為以服務為導向的公司,或是以掌握通路,來販售各種不同產品的公司。這或許是個好消息,因為每隔五到十年,產業就會發生變革,相對地來說,也會帶來許多嶄新的商業機會。我們看到今日的矽谷,以消費者為導向的Web 2.0 和 Web 3.0 軟體,正日益蓬勃地發展。包括社群 (social networking)、消費者網路 (consumer internet)、無線通訊、娛樂科技 (entertainment)、自動化服務、醫療改革等等,帶來上億美元的商機,還有清淨能源的發展,儘管能源效率與成本還不是相當理想,但是這些發展趨勢,頗讓人振奮。

我相信,一旦在技術門檻與商業模式上有所突破,那麼其進展將會十分的快速。機會雖然伴隨著開放接踵而來,但是這樣快速的發展,其實相對的也是一種挑戰。即使在矽谷,我們在創新與育成方面做得比較好,但是,我們也付出了一些代價,那就是在每七個新創的公司中,只有一家會成功。以美國最大五百家的公司而言,S&P 500成份中的公司中,大多數終究會面臨到破產或是被購併的命運。在現今企業經營環境變化加速後,每個企業大約只有二十年的時間,就會面臨到破產或是被購併的挑戰。從現在全球化的市場來看,每一個產業,事實上僅僅需要四到五家企業,就能主導整個市場,這意謂著企業相互兼併的機會將會更為頻繁。如果企業追不上世界變化的腳步,相對這些企業就會面臨破產或是歇業,因為它們無法在加速變遷的商業競爭激烈環境下,去適應並存活下來。我認為身為企業的總經理,必需要能帶領企業創新。

在我們所接觸訪談的企業中,我會問他們,什麼是你企業的創新的機制。很少有公司能夠具體的回答這個問題。因此,我們可以做個測試,如果你到一個企業,並且去詢問中階經理人,什麼是你們企業培養創新的系統與機制?如果他回答不出來,我們可以大膽地假設,這個企業的創新機制是不存在的。在SRI,我們與超過一百個公司有合作的關係,但是,能夠精確地回答這個問題,有創新機制的公司是少之又少。近幾年來,美國新創公司的數量正在逐年的銳減。這與政府為了防弊,規定所有股票上市公司必需遵守嚴格的(Sarbanes–Oxley Act)沙賓法案有關。掌握立法與行政資源的華府政治家,普遍不瞭解,為什麼有些法案(好比說沙賓法案)適用於大型公司,但是對中小型公司的發展卻是無形的殺手。小型企業在商業競爭中所能利用的資源有限,公司體質很脆弱,所以本身就非常容易因為市場激烈的競爭而出局,再加上嚴苛立法的束縛,自2008年以來,美國中小企業發展的趨勢與數據都呈現負數。我個人認為這樣的結果,並不是偶然所造成的。而是近十年來,在發展方向錯誤所導致產生的影響。每年兩次我都會到華府進行游說,儘管有所進展,但成效仍然遠低於我們所預期的,因為華府的政治家,實在是不瞭解我們所做的努力。

教育對創新的影響

再來談一談教育對創新的影響,美國普及教育的品質正在下滑,有一項驚人的數據顯示,在底特律地區,學齡層人口中,男性大專畢業生的比率竟然低於25%,我們不禁要問,其它75%的人到那裡去了?這些沒有受過大專教育的學生,是否意謂著,將因此喪失了參與你我所處的社會能力?這些教育品質下滑的問題,對這些失學的學生及我們的社會,都將會是一個夢靨。對於美國人而言,這是很大的社會問題,也是一個令人難以啟齒的尷尬問題。針對何謂創新這個問題,即使是我遇過從名校像是哈佛、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等訓練出來的高材生,也很少有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我猜想,如果今天美國社會不再依靠海外移民所帶來的創新與創造出來的成就,整個美國的經濟發展很有可能會停滯。在SRI,我會問每一個新任職員工一個問題,那就是請說出一個,你認為是創新的事情。

台灣有很多的人才,但問題是,有很多人才都流向別的區域與國家,好比說,有很多優秀的台灣人到中國大陸去工作,或是被鄰國招攬去了。美國與新加坡是很好的例子,都是以招攬外國的人才來發展自身的經濟。新加坡會對在該國受完高等教育的外國人給與當地居留權,新加坡這樣做不是很聰明嗎? 相對於新加坡,美國在這方面就遜色了許多。儘管美國在每年仍然能夠吸引到,來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大陸、台灣等最聰明、最頂尖的人才,但是我認為美國政府的政策走向,並不完全是正確的。特別是,如今美國經濟正處於疲弱的階段,我們更需要有好的人才。我們的社會需要有好的發展環境,還需要有一流的人才來幫助我們。在這點上,我認為目前美國在國際人才競爭的市場中,做得並不好。

人才! 人才! 人才!

針對創新的這個問題,我希望能告訴你們一個創新的模型(model for innovation)。在矽谷,創新與創投(venture capital),兩者之間是有很深厚的關係。創新是要能夠善用創投家與創投資金所提供的資源。我建議大家可以參考創投家Michael Moritz的作法。Michael Moritz是總部位於加州矽谷Sequoia Capital創投的合夥人,他是有名企業如Google、Yahoo、Apple、Cisco、Paypal、YouTube、Zappos等等的投資人。Michael Moritz的投資方法是,專注投資於會造成重大變革的技術與創新 (focus on major disruptiv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身為創投家,投資在這些公司上,將有機會獲得很高的投資回報。這些具備重大變革的技術及創新,對於整個社會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那到底什麼是Michael Moritz的投資秘訣呢? 那就是人才、人才、還是人才 (people, people, and people)。首先,你必須要吸引到最優秀的人才,然後才能支持這些創業家去發展。最好是能夠選定一個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市場,然後要能提出一個有高價值、以及可以接受考驗的商業計劃。創新是沒有任何障礙的,重要的是,你要能很快地提出這個創新的想法,與最聰明的人一起共事,儘快地將這個想法付諸於實行。動作要快,因為你是和全世界的人一起競爭。至於來自政府與研究機構的補助金,美國過去有很好的補助金專案,由各個政府機關提供,但往往無法針對一個研究專案,從頭到尾的支持。我認為DARPA在這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們大家來參考。DARPA 僅僅有240個員工,但對於每一個專案,給與美金一千到一千五百萬之間的預算,以及四到五年的時間,並且很專注地進行。

我們要如何去瞭解價值的涵義呢? 在這邊我要舉出一個小小的例子,就是我們在SRI如何訓練我們的研究人員。我們教導研究人員去瞭解,什麼是你研究題目的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你的價值主張是什麼,Value Proposition是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事。為了探究你的價值主張,你必需去審視客戶最需要的是什麼 (important customer needs)、你的做法是什麼(approach)、會產生什麼樣的成本與效益 (cost and benefit)、還有你的做法與競爭者和替代品之間有什麼樣的差異(competition)。這些東西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做起來並不容易。很多我們所接觸的公司,在進行專案執行的時候,當我詢問這些公司管理階層上述的問題時,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能夠回答這四個問題。創新沒有共通的語言,那麼摸索創新的道路上,你說這些公司最終有沒有找到創新的方法,答案是肯定有的,但是那個過程將會是十分的緩慢。而如今我們面對的世界,是個快速變遷的時代,在提昇自己進入創新型經濟(innovation economy)時,我們必需要加緊腳步。我們需要合作,但是彼此需要一個共通的語言,因此,當我們在合作的同時,回答上述關於value proposition的四個問題,可以成為我們的共通語言,來加速我們創新的能力。

如何培育創新型經濟?

接著我想要講的是,如何來培育一個創新型經濟。這是必需考慮各個方面,運用各種方法,才能造成的改變。舉例而言,從創業資金的角度上來看,如果這個社會沒有一個完整的創新生態系統( complete innovation ecosystem),包括參與最早期投資的天使投資人(angel investor)、後期的創投家去承擔風險,為新創企業提供各個發展時期所需要的資金,創新是不會成功的。因為創新多半是與當時主流的價值觀所抵觸而成的,沒有能夠承擔高風險的人及資金投入,就不會有創新的結果。創新,你必需要有一個完整的創新生態系統( complete innovation ecosystem)。我時常開玩笑的說,我們需要兩個好朋友來幫助我們成功,一個朋友是要能創造出一個完整的創新生態系統( complete innovation ecosystem),另一個朋友要能去好好的執行(implementation)。如果有了這兩個好朋友的幫忙,所有人乃至於這個國家與社會都能夠得利。

我所觀察到的台灣經濟,是一個處於高效率的經濟綜合體。台灣距離所謂的創新型經濟還有一半的路程,目前正處於轉型階段。美國是屬於創新型經濟,我們勞工效率卻比不上台灣。然而,矽谷擁有一個完整的創新生態系統。在矽谷,我們有很好的大學與研究機構、創新公司、大型企業、創投資金、有創意的想法、還有多元化的人口、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人才、以及正面的政府政策等等,這些是矽谷所擁有的優勢。在矽谷,你會很驚訝,大家對亞洲的瞭解,相對美國其它地區,要好很多。人們知道如何與亞洲合作,這些包括製造生產與研發。矽谷也是一個能夠包容失敗 (allow failures) 的地方。有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在成功之前,多多少少都經歷過幾次的失敗。失敗後東山再起的動力是,你要有所成就。在矽谷,你的成就,會為你贏得別人的尊敬。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或是美國本土很多區域,都想要複製矽谷的成功模式,但是它們都沒有將兩個好朋友放在一起。

我手邊有一個關於專利權申請的統計資料,我們可以看到矽谷表現最好,矽谷地區僅有三百萬人口,人口數小於世界上許多大城市,但是我們申請的專利數量卻非常的驚人,矽谷真正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我瞭解到在台灣也有很多專利權的申請,但申請的產業別比較集中於資訊科技,而對產業有很大影響力的專利並不多。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在迎頭趕上,我想大家對以色列這個國家一定有所研究。以色列是一個很有趣的國家,他們沒有自然資源、而且長期處於被攻擊狀態、從地理位置上而言,也與世界各個主要市場有相當的距離。在八零年代的以色列,幾乎沒有任何科技的創新,當然,之後來自俄羅斯猶太人,大規模遷居到以色列,帶來了許多人才,成為以色列科技發展的轉捩點。再加上以色列將很多人派往矽谷學習,這些人學成或事業有成之後,許多人成為以色列的第一代創業家,以及天使投資人和創投家,進而培育了以色列當地創新的發展。美國與以色列開展了許多共同研發的項目,經由政府資金的挹注,這些研發項目也取得了相當好的成果。以色列政府也設立match fund 來與創投合作,扶植本地新創的公司。那是第一次美國創投資金開始注意到以色列市場,投資在以色列的創投資金由1991年的美金五千八百萬,到2000年成長到美金三十三億元,促使以色列成為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科技新創公司成立數量最多的國家,這些都對以色列的科技創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再來,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新加坡,新加坡也是一個沒有自然資源的國家,沒有水源、沒有能源、也沒有豐沛的土地,全國人口只有五百萬人,但是新加坡的GDP per capita 比美國還要高,新加坡也名列為亞洲最具有競爭力的國家。新加坡的優勢在於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商業經營環境,沒有資本利得稅,方便的進出口程序,以及低廉的公司所得稅等等。儘管如此,新加坡仍然持續地尋找,能夠提升該國競爭力的方法,如此一來,世界的目光還是會集中在新加坡身上。新加坡告訴美國的企業家為什麼要在美國付35%的企業營利所得稅,如果去新加坡,企業只要付17%。新加坡雖然沒有很好的創投環境,但是他們到這裡學習和攬才,以補足其不足的缺口。我相信台灣在這個方面,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我這邊要再舉一個例子,在幾年前,佛羅里達州St. Petersburg市的市長Mr. Rick Baker 曾與我有過一段交談,他問我要如何將St. Petersburg市打造成全美國最好的都市。在此之前,St. Petersburg市僅是一個名聲不佳的城市。後來Mr. Rick Baker 用了一些簡單的方法,以經營企業的方式,來治理該市,將St. Petersburg 改造成煥然一新的城市。雖然身為共和黨員,Mr. Rick Baker 在民主黨居多的 St. Petersburg市,贏得了超過70%的選票。我十分推薦大家去看Mr. Rick Baker 所寫的書,書名是 “The Seamless City: A Conservative Mayor’s Approach to Urban Revitalization That Can Work”。

因此,理想的完整創新生態系統,是由很多的創業家所組成,有完備的財金系統來支援,有經驗的顧問來指導,還有大型公司的參與,教育與人才也是極為重要的。要達到創新型經濟,你要教會人們如何從價值主張上(value proposition) 去思考,我們需要的是能夠提供這個社會有價值的創新。

在此之前,我曾經提到美國K-12普及教育所面臨的困境,但是我在這裡也看到了一些良性的發展。我所知道的一間女子學校,就為了它們的七年級學生,提供了模擬實際創業的課程。這些學生會像創業家一樣擬定商業計劃 (business plan),在創投家面前,發表創業計劃,然後聽取創投家所給予的建議。之後學生會被給予一定的金額,當作創業的資金,學生們再依據個人的個性與專長,來擔任企業中的總經理、財務長、行銷人員等等的角色,她們還要召開董事會,試著記錄開會的內容,到了年終結算時,會將盈利除了繳還給投資人外,百分之三十會捐做公益,剩餘的錢再由學生們分配。這樣一來,學生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也獲得了許多樂趣。

我很難想像,如果這樣有創意的事情,發生在台灣的學生們的身上,那將是多麼有趣的事。台灣有很好的教育環境,有很優秀的學生,如果再藉由學生來發揮創意,這對台灣社會將會產生多麼深遠的影響。政府如果能提供優厚的稅務及法規環境,加上完整的教育與創新生態系統,就如同我之前分享的許多例子,以及St. Petersburg市長改造該市的經驗,一定會發展出一個充滿創新並令人期待的社會與經濟,謝謝大家。

10663北市復興南路二段268號5樓之1 電話: (02)2738-7415 傳真: (02)2738-6346
E-mailservices@mjtaiwan.org.tw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 • 版權所有©Monte Jad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Taiwa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