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玉山 最新消息 活動報導 菁英專訪 玉山刊物 會員動態 合作專欄 週年活動


菁英專訪
PEOPLE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

以新創事業連結全球市場

開創屬於年輕人的大時代

● 文:邱家瑜、蔡誠中、陳禹傑、高皓禎、洪翊恩整理

蔡清彥博士曾任台大大氣科學系主任及所長,並
先後擔任中央氣象局局長、民航局局長、國科會副主委、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科技顧問組副召集人、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職務。2010年出任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致力協助台灣產業發展與創新研發不遺餘力,近年積極鼓勵創新創業,希望帶動台灣創業風潮,協助產業轉型升級。去年更與創新工場、中經合集團共同發起成立「TMI-Labs台灣創意工場」,積極連結全球軟硬體、網路及台灣製造業,為台灣創造友善的創業環境,以吸引全球的創業家匯聚台灣。

以新創事業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新創事業對於國家經濟與就業機會的影響程度相當大。根據統計,美國近20年,平均每年就業機會增加1.8%,其中,成立5年內的新創公司對就業機會成長的貢獻達到3%,可見新創事業不僅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更為國家的產業與經濟注入活水,是引導台灣走向創新型社會的關鍵。

蔡清彥指出台灣曾經有過以新創事業帶動產業結構轉型的經驗,成立於1973年的工研院,其重要的任務是以科技研發帶動產業發展。1976年工研院以美國無線電公司(RCA,Radio Company of America)半導體技術移轉案再研發加值成果,促成1980年曹興誠帶同仁成立聯電,1987年時任工研院董事長張忠謀成立台積電,後來包括成立台灣光罩等公司,成功帶動一股旺盛的創業風潮,造就許多國際級的高科技公司,將台灣產業結構從勞力密集轉型到技術密集,更創造許多就業機會。

四十年來工研院已是世界級的研發機構,累積超過一萬九千多件專利,每年獲得美國專利數超過500件,是全球專利獲證數最多的獨立研究機構;此外更連續六年榮獲素有科技產業奧斯卡之稱的美國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以優異的研發實力,獲得國際肯定,帶領台灣產業在國際舞台發光。

建構創新型經濟體系活絡產業動能

現今台灣產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轉折點,必須透過新創事業來建構創新型經濟體系,才能活絡產業動能。蔡清彥分析國際大廠的轉型策略,多是進行滾雪球式的併購轉投資,建構生態體系(ecosystem)來壯大自己;過去十年,IBM併購了超過80家企業,Google與微軟等公司也併購超過100家公司,顯示新創公司不僅是未來的關鍵龍頭,也是有價值的被併購者。台灣高科技產業是在1980年代陸續成立也面臨轉型問題,值此關鍵時刻,新創事業將是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心。

如何讓創業更旺盛、讓年輕人更有機會,是台灣現在面臨的挑戰。蔡清彥以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Steve Chen)為例說明,陳士駿8歲隨著父母前往美國,大學還沒畢業便不顧家人反對進入PayPal工作,歷經磨練後雖然享有高薪,但卻毅然決然放棄工作,選擇自行創業。陳士駿在投資者的協助下,花了兩年的時間就成功創立YouTube,後來被Google收購後,他辭去YouTube執行長身份,還是決定繼續創業。陳士駿勇於挑戰創業的精神,值得年輕人學習效法,所以我們應該要給年輕人機會,因為給年輕人機會,就是給台灣機會。

創新體系的四大關鍵指標

工研院近幾年亦積極鼓勵內部創業文化,並建立完整的輔導機制,以鼓勵年輕人勇於創新創業,帶動另一波的創業風潮。包括於2011年成立商業化諮詢委員會(CAC,Commercialization Advisory Committee),邀請多位矽谷創投專家(楊耀武、陳勁初、莊人川、鄭志凱、孔繁建、沙正治、陳五福)協助創業選題、商業模式以及市場策略的建議,希望將院內的前瞻研究成果,能夠成功轉化為新創事業。

同時也建立「技術成熟度」TRL(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指標,共分1到9個等級,TRL1、2是基礎研究成果,3、4是雛形系統技術,大量生產技術則為8、9;這中間最為辛苦的研發階段,又被稱為死亡之谷,而創新技術往往都在這個階段夭折,所以工研院必須想辦法將技術成熟度提升到TRL 6或7,以克服技術面的問題、進行小型試量產,才能跨越死亡之谷讓業界接手商業化。

除「技術成熟度」外,還有「市場成熟度」、「團隊成熟度」、以及「創投成熟度」。市場成熟度,主要檢測該產品在市場上的接受度;團隊成熟度,是評估團隊是否有對財務、熟悉市場,以及管理的人才,以確認團隊是否準備好了;創投成熟度,則以投資者角度衡量是否有意願投資,瞭解原因並深入改進。

重塑創新創業文化帶動創業風潮

工研院從1980年成立第一家公司「聯電」以來,到2010年的31年之間,共創立了67間公司,平均一年約成立2家公司。但從2011年到2013年11月,就成立了18間新創公司,蔡清彥表示,這是大家的使命感所驅動,就誠如工研院院士盧志遠所說:「工研院的創業是背著國旗的創業」。所以我們要重塑創新創業文化,積極帶動創業風潮。

蔡清彥指出,要將創新、創意轉化成可行的商業模式,必須緊密連結人才、技術、資金、市場四個關鍵要素,並建構友善的創業環境、提供創業投資誘因,活絡創投,帶動經濟效益。以2013年工研院衍生成立的「台灣生醫材料公司」為例,此團隊主要以噴沫式取代縫製的人工腦膜技術,不但顛覆傳統的手術方式大幅降低手術風險,更帶動了鋼瓶業及氣體封存產業提昇附加價值。此一案例擁有工研院的團隊,以及美國專利,也有投資者與市場,便是具備了新創育成的條件。

再以新創的「水之源公司」為例,原本工研院的技術是運用在工業廢水的處理,經過評估後成立公司,除了深耕工業廢水的處理之外,更擴大應用將微污染的水處理變成可飲用的水,就是一個典型將技術轉型應用到不同市場的例子。

擴大資源連結建構友善的創業環境

要帶動台灣的創業風潮,蔡清彥認為必須擴大連結外部資源,於是2012年2月他便積極促成工研院、創新工場,以及中經合集團共同成立「TMI-Labs台灣創意工場」(Taiwan Mobile Innovation,簡稱TMI),積極投入新創事業的培育計畫。蔡清彥解釋,美國創業非常活躍,較容易募得資金,近年又有「育成加速器」(accelerator)幫助加速育成;而台灣創意工場扮演的角色就等同於美國的育成加速器,目前聚焦在連結全球軟硬體、網路及台灣的製造業,以扶植有潛力的新創事業,成立至今一年半已投資13家新創公司。

在投資的過程中,蔡清彥觀察到幾個現象,他發現矽谷大部分是20幾歲的年輕人創業,台灣則是30多歲的青壯年創業;此外許多外國人如東南亞、香港及美國人想來台灣創業,由於美國矽谷有許多創業家但是卻缺乏工程師,而台灣則有許多優秀的工程師,這顯示台灣有很好的創業優勢,如能吸引全世界想創業的人都願意來台灣創業,這樣就可以為台灣創造就業機會,帶動新一波的經濟發展。

昔時代造英雄今英雄提攜後進

前一代的孫運璿先生成立了工研院,李國鼎先生建立了創投及員工分紅配股等產業政策,給了我們這一代機會,造就許多創業英雄與產業中堅,引領台灣數十年來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現在我們應該給下一代的年輕人機會,因為年輕人是最有創意、熱情、夢想,也最具有創新能力,是未來社會希望與前進的動力,我們可以擔任業師來指導並投資年輕人,提供資金、經驗,以及連結人脈資源,協助開創年輕人的大時代。

政府也應該提供創業誘因,建構友善的創業環境,為台灣的年輕人鋪路,讓更多創新思維的優秀人才來擔任領頭羊,為台灣年輕人以及產業找到創新與創業的出口,以新血鼓舞台灣的經濟成長蛻變,台灣將有機會再次成為世界領先的經濟體。

後記:不斷進步的兩個關鍵 - 虛心學習與認真執行

蔡清彥說自己不是最聰明的人,可是有兩個人格特質是他不斷進步的關鍵,可以提供給年輕人作為參考借鏡:一個是非常認真,並有毅力把事情完成;另外一個是虛心學習,多聽別人的意見。

這樣的人格特質養成乃由幼時成長環境所促成,由於父親在蔡清彥四歲半時過世,他母親的目標就是把兩兄弟帶大,並立定方向決定要當中學老師。蔡清彥母親是日據時代新竹女中畢業的,並不會中文,一切從零開始學習,包括學中文、音樂、彈風琴、看樂譜、家政與工藝。然後她開始在中學當代課老師,直到蔡清彥大學畢業時,她才拿到正式老師的資格,一直在國中教書到退休。母親以身作則,以勤奮、謙虛、努力的學習精神,深深影響兩個兒子;因此,承襲母親的精神,蔡清彥非常願意接受新東西、凡事多聽多看,不懂就學。

蔡清彥舉例說,在擔任民航局長期間,由於一直以來飛安事件不斷,他就率領民航局同仁,到美國聯邦民航局(FAA)進行交流與座談,重新建立飛安制度,並派民航局機務與航務人員進駐航空公司,查核維修以及飛行員值班時數、訓練、體檢等之落實。剛開始資深查核人員排斥接受美國的再訓練課程,蔡清彥直說:「對不起!還是要上課,我陪著你們上課」,這是他堅持虛心學習與認真執行的成果。

到工研院任職後,蔡清彥更是認真投入了解台灣產業界的生態。他表示很佩服李國鼎先生當年創立了許多新的制度,那就是因為「靠傾聽!」。蔡清彥回憶李國鼎先生去任何場合,一定是拿一本筆記認真的在記東西,聽了以後並做判斷、實際落實執行出來。

蔡清彥也以虛心學習與認真執行兩個不斷進步的關鍵,分享給年輕人,期許年輕人創造新的時代!

10663北市復興南路二段268號5樓之1 電話: (02)2738-7415 傳真: (02)2738-6346
E-mailservices@mjtaiwan.org.tw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 • 版權所有©Monte Jad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Taiwan) All Right Reserved.